韩国也出现了显著的战略转变。在青瓦台的一次午餐会上,韩国总统李在明公开宣称“台湾问题与韩国无关”,并秘密与美国谈判收回已交出70年的战时指挥权。 一旦成功,美军在朝鲜半岛的地位将大幅下降,在台海冲突中,韩国将拥有随时驱逐美军的权力。 李在明的强硬态度背后,是韩国国内高涨的反美情绪和对中国经济依赖的现实:中国占韩国出口的25%,三星、现代等韩国巨头企业的命运掌握在中国市场手中。 跟随美国卷入台海冲突,将对韩国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。 韩国外长赵兑烈此前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高喊“安全靠美国”,如今也遭到总统的公开打脸,“美韩同盟”在经济利益面前形同虚设。
美国财政部7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中国连续三个月抛售美国国债,5月份更是减持9亿美元,持仓量降至16年来最低的7563亿美元。自2022年4月跌破万亿美元大关以来,中国已累计抛售超过2800亿美元的美债,彻底退居美国第三大债权国地位。这并非临时决策,而是中国长期“金融去风险”战略的体现。 美国联邦债务已膨胀至36.2万亿美元,利息支出今年将高达9520亿美元(每天26亿美元),2025财年将有高达9.3万亿美元的债务到期,美国政府只能靠“借新还旧”勉强维持。 中国央行早已洞悉美债已从“避险资产”沦为“经济陷阱”。 英国此前曾积极增持美债以支撑美国,但5月份仅增持17亿美元,远低于以往规模,这说明即使是美国最铁杆的盟友也对美债失去了信心,仅剩加拿大等少数国家还在苦苦支撑。 美元霸权的根基正遭受动摇。
一、金融震荡:美元霸权的裂痕
总结而言,特朗普的亚洲战略失败,源于其对亚洲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的误判,以及对盟友利益诉求的忽视。 美国单方面强调安全,忽视经济利益的战略,正在遭受亚洲国家的集体反弹,而这种反弹亿万28平台,正在重塑亚洲的战略版图。 美国面临的挑战,远比简单的“亚洲不姓美”更为严峻和复杂。
三、战略失误:美国“胡萝卜加大棒”失效
"
曾经被视为美国“印太战略”关键支柱的印度,如今展现出令人震惊的战略转向。 印度政策界人士向中国坦承,此前与中国的边境摩擦和加征关税等行为,不过是“演戏给美国看”。 这并非个例。更令人震惊的是中俄印三国合作机制的重启,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鲁登科已证实,三方已敲定初步合作方案。 特朗普政府时期,美国一方面要求印度对抗中国,另一方面却对印度钢铝产品加征高额关税,这种“双面手法”激怒了印度。 与此同时,中国稳坐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宝座(年贸易额1184亿美元),俄罗斯则占据印度40%的原油供应。 相比美国空洞的“同盟”承诺,中俄为印度提供了切实的能源和市场。 印度防长、外长近期密集访华,边境争议被有意淡化,取而代之的是关于“经济互惠”和“能源安全”的务实讨论。 美国幻想中的“抗中急先锋”彻底沦为笑柄。
特朗普政府的“胡萝卜加大棒”政策在亚洲彻底失效的原因,在于其忽略了亚洲国家对经济利益的关注。 美国试图用“安全”来绑架盟友,却忽视了盟友自身的经济考量。韩国半导体对华出口暴跌37%的惨痛教训;印度加入RCEP(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)以获取14亿人口市场的机会;中国CIPS跨境支付系统挑战美元霸权的成功,都清晰地展现了亚洲国家对经济自主的追求。 而美国主导的“印太框架”、“芯片联盟”等倡议,在缺乏实际经济利益支撑的情况下,注定难以吸引亚洲国家。 中俄印三国合作机制的重启,更加凸显了美国战略的失败。 三国在能源、市场和投资等方面的互补性,让美国最担心的“欧亚联盟”从蓝图变为现实。
亚洲的战略地缘格局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特朗普时代的“亚洲优先”战略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,其失败的根源并非偶然,而是多重因素长期累积的结果。 这并非简单的“翻车”,而是一场由经济、地缘政治和金融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引发的战略溃败。
二、地缘政治重组:盟友集体倒戈
上一篇:c7娱乐(中国游)官方网站
下一篇:没有了